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传播 > 传播工作 >

网络造谣,露头就打丨焦点网谈

发布时间:2023-07-13


“1000万赏金天价寻狗”“女婿因家庭矛盾将妻子一家三口灭门”“小区发生连环杀人案致三人死亡”“女网红赴缅北示爱,遭威胁无法回国”“村民自述去缅北打工被割腰子”……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部分自媒体利用公众的焦虑、宣泄、同情弱者、围观猎奇等心理,搬运加工、二次创作、东拼西凑、张冠李戴甚至直接造谣,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流量,犹如一场场网络空间的“野火”,挑动网民情绪、撕裂社会共识、污染网络生态,必须露头就打。严惩造谣者,才能形成震慑。

严惩造谣者

近日,一则“天价寻狗启事”引发舆论广泛质疑。为吸引关注,某传媒公司杨某冰杜撰其于7月8日在郑州北龙湖附近丢失一只功勋犬,发布奖励200万、1000万等不实信息,还炮制“狗已在警方协助下找到”的虚假信息,造成极其恶劣的舆论影响。

打击整治网络谣言,绝不手软,必须让造谣者负法律责任。目前已对杨某冰依法行政拘留,这是在传递必须给造谣者和无事生非者当头棒喝、严惩不贷的强烈信号。

网络造谣者,实为社会公害

总结网络谣言发生的条件,通常是利用大众关心的公共事件蹭热点,拼凑各处搜集来的虚假信息,添油加醋地曲解事实。而“天价寻狗启事”则是赤裸裸的虚构和臆想。盘点那些穿着“马甲”的谣言,大致分以下几种类型。

移花接木型。“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此类谣言一般集纳旧闻旧事进行冷饭热炒,使用甲地新闻嫁接拼凑到丙地,选取无关人物、图片、音视频恶意关联,移花接木制造虚假信息。造谣者往往就是借助模糊不清的信息断章取义地博取“吃瓜群众”的眼球,深究之下没有真实性可言。

比如,今年4月,李某为博取关注,在网络平台发布巴南李家沱二桥公交车坠江不实信息,并上传一段视频,看似“有图有真相”,实际上此视频是2018年某地公交车坠江视频,跟重庆边都不沾。

无中生有型。此类谣言往往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可言,相关账号只为在热点事件中“博出位”“吸流量”,凭个人想象臆造案事件原因、细节、进展或结果,信口雌黄,空口说白话,或者制造虚假事件、离奇故事,无中生有制造谣言。

比如,今年5月,宋某为吸粉引流、牟取利益,在网络平台编造发布“女婿因家庭矛盾将妻子一家三口灭门”“男子上访回来杀死村官全家六口”等谣言,纯属子虚乌有。

恶意炒作型。此类谣言往往有较强的诱导性和指向性,“吃瓜”网友看后自以为参透了不得了的“事实”,脑补了更多子虚乌有的“细节”。

比如,今年4月,陈某龙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虚设“CETC一软件开发课”“CETC成都事业部”2个微信群,捏造制作了多张“怒怼领导、发泄情绪”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并发布在网络社交平台。这起事件在短时间内就引起高度热议,使网友对受害企业的用工情况多有猜测,进而“联想”到整个社会企业用工的情况。

向网络谣言说“不”

捕风捉影型。此类谣言往往有基本的事实,但谣言制造者进行夸张处理,把一个简单的小事描写成荒诞不经的故事。

比如,今年5月,网民王某在网络社交平台称重庆渝北一小学生被人贩子针扎注射后昏迷。经警方调查,确实有人用牙签戳伤未成年人,所谓的打针、晕倒、人贩子、不明药物等都是自行脑补情节。

智能生成型。通过AI软件,造谣者可任意向其提出制造虚假内容的要求,并立即获得大量看似可信但无可靠信源的各类文本。

比如,今年6月,山东枣庄的一家科技公司为了获得流量、博人眼球,该团伙首先在网上搜集一些热门话题,通过AI一键生成虚假视频3000个以上,再通过相应的视频号发布到网上。

半真半假型。此类谣言极具欺骗性,往往有选择性地从一个完整的事件中选取部分事实,通过标签化、情绪化的前置导语暗示等进行带节奏,制造迎合网民的“爽点”,往往造成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从而干扰舆论。

比如,在胡鑫宇事件中,多位网络自媒体大V下场,参与事件讨论,其常用“据网友爆料”“据当地反馈”等作为导语,第一时间跟进报道相关情况,以碎片化的信息、带节奏式的话语蹭热点,最终引发了舆论的反噬。

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网络谣言善于紧抓时代热点、民生焦点和社会痛点来吸睛,常常让人防不胜防。如何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做个“智者”,练就辨别网络谣言的“火眼金睛”?可以下面五个角度进行判断。

练就“火眼金睛”,看穿网络谣言

渠道是否可靠。信息来源是判断信息真实性的重要依据,如果信息来源不可靠,那么这条信息很可能是谣言。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不会只通过微信群传播,没有经过认证的账号一定要警惕。总之,多多搜索更能分清真假。

信息是否真实。信源含糊切莫信,有图未必有真相。网络谣言的来源主体中,即便甩出聊天截图、视频,也要当心内容会被拼接、篡改,内容细节经不起推敲。网友可以通过多方核实、比对、调查等方式来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图文无关、语法不通、叙事不清,基本可以判断是网络谣言。

发布者是否可信。网友可以通过信息发布者的信誉、信息传播的途径、信息的传播速度等方面来判断信息的可信度。如果信息发布者信誉不佳、信息传播途径不明、信息传播速度过快等,那么这条信息很可能是谣言。

观点是否客观。阅读时应注意文章是否存在夸大事实、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极端言论、文不对题等表达方式。比如标题过于花哨,有诱导点击的意图;再如,违背常识,观点新奇等等。

情绪是否克制。语气偏激,感叹扎堆,情绪多于事实,制造恐慌感、神秘感;文字样式多大量标红加粗,大量感叹号,字号过度偏大;有“是某当事人就顶”之类词句的,就要十分警惕了,因为真相的力量足够强大,不需要煽情。

一则“天价寻狗启事”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和质疑,事实上,在传播之初就有不少网友在朋友圈“预言”和警示这有可能是则假消息,但仍然没挡住其“满天飞”的步伐。

网络谣言贻害无穷,在破坏网络舆论环境、扰乱社会秩序的同时,也削弱了网民的幸福感、安全感。重拳惩治造谣者,让谣言无处遁形,政府要出手、平台要监管、网民要自律。

打击网络谣言,共建清朗家园

执法部门依法打击整治。法立,有犯而必施。针对通过网络发布、传播网络谣言的组织者、策划者和主要实施者;对于借热点事件造谣引流、非法牟利的“网络水军”团伙;对于网络谣言问题突出的互联网企业和违法违规网络账号,发现一个依法严厉打击一个,让网络谣言无处遁形,让造谣传谣者付出应有代价。

近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要求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常态化管理制度机制,推动形成良好网络舆论生态,提出了13条管理规定,条条打在“七寸”上,让网络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治者”。

13条硬核措施加强“自媒体”管理

夯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网络平台是网络谣言传播的主要载体,有效的平台内部治理机制对网络谣言治理发挥着重要的“止损”效用。平台应积极进行内容的源头审核,在服务协议与自治规则中明确规定对发布谣言的相关账号进行禁言或关闭处理等惩罚措施。完善监测、发现、辟谣、处置全流程工作规范,设置白名单、黑名单制度,定期清理信用度较低的自媒体账号,绝不给网络谣言的肆意传播和扩散留下空间。

自媒体乱象屡禁不止、有害信息大行其道的背后是野蛮生长的流量经济,网站平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13条举措条条指向网络平台,特别是创造性提出“谣言标签”和“争议信息标签”功能,对违法违规的流量收益“釜底抽薪”。明确要求,涉公共政策、社会民生、重大突发事件等领域谣言,网站平台应当及时标记谣言标签,在特定谣言搜索呈现页面置顶辟谣信息,运用算法推荐方式提高辟谣信息触达率,提升辟谣效果。

筑牢网民言行防火墙。守住法律底线,约束个人行为,不信谣、不传谣,是治理网络谣言的最好办法。网友要提高信息甄别能力,未经证实的消息不转发、不扩散,暂时搞不清时,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别轻易沦为谣言的免费“中转站”。

同时健全相关机制,鼓励网民积极对网络违法行为和有害网络信息进行举报和监督,努力推动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

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耸人听闻的谣言加上裂变式传播,会让“三人成虎效应”凸显。面对谣言,我们要保持理性,多一份责任,多一些定力,不能把小道消息当做“真理”到处扩散、传播,更不能成为谣言的放大器、“二传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无论是恶意诽谤,还是蓄意编造,都必须秉持“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本稿图片来源:人民视觉、新华社、pexels、pixabay等

来源:“今豫网言”微信公众号




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邮编:450008   豫ICP备17047339号  技术支持:大河数字
  • 二维码手机站
  • 二维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