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传播 > 传播工作 >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大数据”在哪些领域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19-08-12

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即将迎来大结局,关于本剧的大BOSS究竟是谁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微信图片_20190812084453.jpg

是老谋深算的右相,优柔寡断的太子还是表面上练大案牍术、背地里练大复活术的徐宾?不少网友认为,大BOSS就是发明“大案牍术”的徐宾。

微信图片_20190812084727.png

疑点重重的徐宾,凭借“大案牍术”却被太子、李必和张小敬倚重。而剧中的“大案牍术”按照现在的理解,就是当前十分热门的“大数据”。那么“大案牍术”究竟有什么魔力呢?

微信图片_20190812084903.jpg

国家治理

作为主角李必的对手,右相林九郎在得知狼卫引燃伏火雷惊动圣驾后,寝食难安。老同志遇到了新问题!无论是禁军、太子卫队还是靖安司都没有找到剩余狼卫的下落,林九郎十分焦虑。

在快要吃晚饭的时候,林九郎突然问手下吉安,“大案牍术是谁发明的?何监在圣人面前多次夸奖,说靖安司的大案牍术可以辅佐圣人天下大小事情”。

1565571083(1).jpg

吉温赶紧给林九郎介绍徐宾的大案牍术:“可以根据大唐卷宗、案牍中记录的各种数字推断出真相,预测未来”。

微信图片_20190812085222.jpg

微信图片_20190812085246.jpg

事实上,唐代的确是用着一套“大案牍术”来进行国家管理的。在实行“两税法”之前,唐代维持国家机构运营重要基础——田赋制度采用的是租庸调制。《长安十二时辰》所处的天宝年间,唐朝还是实行的租庸调制。“租”指的是,在均田制这一土地制度下,国家配给百姓田地耕种,百姓在接受田地的期间交纳一定的租额,年老以后将土地还归国家。“庸”是个体所需承担的劳役,一般每年需服役20天。“调”是指各地百姓每年要进贡当地土特产给中央,主要收的是丝织物、麻织物。

微信图片_20190812085340.jpg

为了保证租庸调制的实行,唐代推行账籍制度,由州县官员记录属地人口户籍信息、壮丁信息。“账”是记录壮丁信息的册子,每年重造一次;“籍”是当时的人口册,自出生以后,生老病死都需登记在册,根据各家财产多寡分为九等,每三年重造一次。

像唐朝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要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推行账籍制度绝对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正是唐朝的运行的“大数据”管理手段,徐宾才能够自信的声称,“数字才可揭示世间真相,数字才是放之寰宇皆准的法则”。

1565571301(1).png

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徐宾供职的靖安司成立后,为了更好的发挥“大案牍术”作用,征用了长安的“望楼”进行信息传递。遍布长安各处望楼是一个高高的塔楼,每隔三百步就有一个。通过望楼系统,靖安司的重要信息被传递。同时,“望楼传信”系统也是“大案牍术”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

微信图片_20190812085602.jpg

为了保证消息能快速准确传递,靖安司为望楼专门设计了一套图形编码系统。楼的四面设置了翻板,士兵翻动翻板,同时擂鼓提醒,以此传递信息。这些信息还经过了加密,需要通过密码本才能破译。

1565571410(1).png

此外,为了动态掌握长安城的各个街坊详细情况,靖安司还把望楼系统与长安城的街道合成了一个大沙盘。可以根据望楼系统和大案牍术的推算,动态关注长安各个角落发生的详细情况。

微信图片_20190812085815.jpg

从剧中情况来看,靖安司的“望楼系统”和徐宾的“大案牍术”把长安城变成了一个能够及时发现、处理和反馈信息的“智慧城市”。正是依托这两个系统,靖安司才能够在自身被狼卫破坏的关键时候及时传递出信息,让所有人为了荣誉而战。

微信图片_20190812085857.jpg

从剧中我们可以看到,靖安司在长安城市建设中“大数据”应用已经完成了从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精细三维城市模型),到各部门基础档案的汇聚,人口、法人、房屋地籍乃至贸易物流无所不包。靖安司对长安整个城市的各种数据进行了近乎全面的掌握,建立了完善的长安“大数据”库。

微信图片_20190812085938.jpg

为了提高“大案牍术”的效率,徐宾甚至还对当时落后的存储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剧中,徐宾在何监的支持下准备改造造纸术。他散尽家财去把竹简和藤纸升级为竹纸,目的就是为“大数据”提供更为廉价方便的存储载体。

目前国内不少城市都在建设“智慧城市”。通过《长安十二时辰》,我们可以了解到,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新技术,建立起全域感知、万物互联、泛在计算、数据驱动、算法辅助决策的强大管理支撑平台。

选用人才

靖安司成立刚刚半年,就遇到了狼卫打算上元节大闹长安这样的大事。李必安排的暗桩崔六郎在与曹破延进行最关键的接头时,却被识破。虽然崔六郎拼死传出长安城内还有更多狼卫的情报,但靖安司对狼卫的行踪却失去了线索。

微信图片_20190812090140.jpg

摆在李必面前的难题,徐宾提出了用自己的“大案牍术”在长安城内挑选能够胜任破狼行动的人选。徐宾利用“大案牍术”的推算结果向李必推荐了自己的挚友——在死牢里的张小敬。

微信图片_20190812090218.jpg

虽然最后李必查出了徐宾的别有用心,但在剧中前14集里李必还是对大案牍术挑选出来的人选深信不疑的。

微信图片_20190812090256.jpg

个人画像

在《长安十二时辰》剧中,“大案牍术”不仅被用来治理国家、建设城市、挑选人才,还被用来对个人进行“画像”,最终查出他的底细。

在剧中,右相林九郎指使龙武军和右骁卫逼迫靖安司移权。危急时刻,只见靖安司司丞李必唤了一声“徐主事”后,徐宾低头摸了摸脖子上的珠链,顷刻就列数了龙武军好几项往日的失职罪状,听得龙武军参军都面露赧然之色。“大案牍术”的个人画像杀伤力可见一斑。

发明“大案牍术”的徐宾,最后也被李必用“大案牍术”查出了底细。李必调动了十个人,就为了用事无巨细的一条条事实还原出“大案牍术”里的徐宾:有多少条赊账记录、去过哪些酒肆、拿几等俸禄、家庭情况怎样、分了几次典当职田、账上流水如何......

微信图片_20190812090406.jpg

从《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大案牍术”,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大数据”在国家治理、城市建设、人才选拔和个人画像等多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对于《长安十二时辰》,你还看出了哪些“黑科技”?


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邮编:450008   豫ICP备17047339号  技术支持:大河数字
  • 二维码手机站
  • 二维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