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传播 > 传播工作 >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的“网信”元素,你注意到了吗?

发布时间:2020-12-09

“对你来说,家乡的味道是什么?”

在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单元转场中,来自天南地北的千百张面孔,面对眼前的手机屏幕,谈论着各自的家乡,如同一场大型“全民直播”。

image.png

影片由《北京好人》《天上掉下个 UFO》《最后一课》《回乡之路》《神笔马亮》5 个单元组成,讲述了发生在中国东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乡故事,展示了脱贫攻坚的成果。在一幕幕让人笑中带泪的感人镜头中,互联网元素无处不在。

“直播带货”卖陕北苹果

闫飞燕是踏着互联网走上“回乡之路”的。她是《回乡之路》单元的女主角,一名以“直播带货”为业的知名主播,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后,带着常年生活在城里养尊处优的小助理,回到位于陕西黄土高原的家乡,参加学校校庆。

“直播带货”可谓当下最火热的互联网新业态,导演让它成为电影主角的职业,瞬间拉近了角色与观众的距离,让故事贴近了生活。

在回乡的飞机上,闫飞燕遇到以卖苹果为生的老同学乔树林。故事的主线,便沿着乔树林绞尽脑汁地想让闫飞燕为他种植的苹果做直播推广展开。

这一剧情也真实地还原了陕西、山西一带农民大量种植苹果的情况,当地县长们多次化身主播出镜宣传,将“直播带货”卖苹果做成常态化的工作。

image.png

看到绿树铺满山坡的家乡新风貌,闫飞燕脑海里浮现出数十年前在黄沙弥漫的教室里读书的场景,回忆起老校长高奶奶希望学生们“走出去”的嘱托。

当她通过演讲学生之口,得知乔树林这些年扎根家乡为治理沙尘、带乡亲脱贫致富作出的贡献,对这位看似“骗子”的校友瞬间肃然起敬。

如果高奶奶在世,看到昔日从陕北乡村走出的女孩,成为衣锦还乡、颇受追捧的知名人士,还能反哺家乡的特色农产品销售,她会不会惊叹数字经济大潮下互联网新业态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改变贫困生活的巨大力量?

“俄罗斯”田野上的 5G 基站

互联网新业态释放的普惠红利,还需基础网络设施做支撑。在《神笔马亮》单元故事中,驻村扶贫第一书记马亮站在“茴香村”的田野上,用视频通话的方式向妻子展示着当地的 5G 基站。

“这俄罗斯信号塔上,咋还写着中国字呢?”“这就是咱们祖国的强大之处,不但把基站建在了国外,还用中文,完全不怕外国人看不懂,这就是强大了,自信。”

为了让怀孕的妻子安心,他假装身在俄罗斯留学,对中国 5G 技术走向世界感到特别自豪。

image.png

俄罗斯的田野虽然是伪造的,但 5G 技术延伸至部分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却是不争的事实。借助高速网络,贫困地区群众也有机会享受到“互联网 + 教育”“互联网 + 医疗”等数字化服务。

从天而降的“UFO”无人机

美丽乡村的蝶变,真实地发生在中国大地的无数角落。与闫飞燕一样,借助互联网平台打开美好生活大门的电影主角,还有《天上掉下个 UFO》单元中的民间发明家黄大宝。

“你发明那个东西(UFO)干嘛?专门送情书啊?”“在我心中想的只有,物流。” —— 这是主角黄大宝自述发明 UFO飞行器的初衷。他生活在贵州深山里的“阿福村”,热爱通过直播平台向全国的“老铁们”展示他“奇奇怪怪但几乎没啥作用”的手工发明。

水田里的自动插秧机、带铁笼的强制跑步机、“滚蛋”下山代步机……令人捧腹的发明逐一出现在黄大宝的直播间里。他看着手机屏幕上不时刷屏的网友打赏和表情包留言,憨厚的脸上洋溢着满足感。

据剧组透露,这一情节是在致敬快手平台的知名主播“手工耿”。这位河北保定的小镇青年,通过短视频记录自己的土味发明,从默默无闻的工匠变成登上主流媒体节目的励志人物。

影片拍摄组还探访了他的工作地,让主演黄渤亲身体验“无用”发明,拍摄成趣味十足的电影花絮,在B站观看量已突破一千万。

image.png

影片中驱动剧情发展的 UFO,是黄大宝希望带动家乡物流发展的无人机产品。在中国西南部绵延的山区峡谷中,两座相邻山头上的村落,看上去相隔不远,但由于海拔落差大,即使建起盘山公路,村民互相走动也十分耗时耗力。

目前,针对运用无人机提升物流效率,淘宝、顺丰等企业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进行了快递实验。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就能收到无人机运送的快递包裹了。

网约车司机与外卖骑手

相比于黄大宝对科技发明的“试验性”创造,《北京好人》单元中的张北京更为务实。他在北京的停车场做收费员,愿望是成为“一名光荣的专车司机”,在他眼里,网约车专车司机年轻有为,能赚不少钱。

张北京向往的网约车行业,早已是名副其实的就业“蓄水池”。不仅就业门槛低,工作时间灵活,而且收入颇丰。据笔者了解,在北京工作的大型网约车平台专车司机,每月税后收入能够稳定在 17000 元左右,远高于北京市平均工资水平。

他梦想中的荧光蓝轿车,从影片中的造型看是一款电动汽车。张北京如果成为网约车司机,过上小康日子是不用愁的。

image.png

但故事结束,他也没能实现这个愿望,因为要用买车的钱给表舅治病。表舅出生在河北衡水的农村,进城做外卖员谋生。在镜头前,他拿着手机对客户说:“你可别给我打差评啊!”这正是网络购物中商家和外卖骑手们的真实心理写照。

他们都是没有光环的“小人物”。从张北京不愿借出辛苦攒下的买车钱,到想用自己的医保卡为表舅治病,再到拿出积蓄付清了全部手术费用……剧情是虚构的,人物的心理冲突与态度变化却无比真实。

结尾出现了农村医保实现全覆盖的情节,让观众在情感的碰撞与共鸣中,体会到国家政策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切实改变。

“最后一课”上

露出马脚的智能手机

“你怎么有手机?”范老师站在泥瓦房教室里,看着课桌上出现的智能手机,突然间慌了神。

这是《最后一课》单元中的情节,主角范老师是一名美术教师。年轻时,他放弃城里的工作机会,来到浙江千岛湖的“望溪村”做乡村教师。步入晚年,他在瑞士生活优渥,却因脑梗塞诱发阿尔兹海默症,记忆停留在了支教生涯的“最后一课”上。

为了帮助范老师康复,他的儿子联系上当年的学生,在家乡全力以赴还原出回忆里的教室,带着他飞跃重洋回到家乡,终于唤起了他的记忆。

影片运用蒙太奇的剪切方式,讲述了这个尘封的故事。那天下着瓢泼大雨,学生姜小峰在皱巴巴的纸上画出一所学校,由于没有彩色颜料,图案难辨形状,遭到同学们的嘲笑。

范老师为了守护他的梦想,冒雨取回宿舍的红色颜料,却不料在乡野泥泞的小路上摔倒,留下了脑梗的病根。

image.png

课桌上智能手机的“意外”出现,成为故事的转折点。他意识到,这似乎不是 1992 年的那间课堂了,开始走出教室,走进家乡的深处寻找。

通过今昔对比的叙事镜头,范老师记忆中破败的毛坯房、泥泞的道路,与如今精致的江南街景、宽敞的马路等景色交替呈现。

在路的尽头,出现了一所色彩斑斓的学校,这是一片高低错落的建筑,粉墙黛瓦与精致彩灯交相辉映,兼具着现代设计美感与乡村风土情怀,与前面破洞漏雨的泥瓦房学校形成鲜明对比。

这段没有任何台词的镜头,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乡村在数十年间发生的巨大变化。

“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温暖的音乐响起,姜小峰出现在范老师身边。如今,他不负众望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让童年画笔下的彩色学校走进现实。打动人心的故事,往往藏在细节之中。

《我和我的家乡》作为一部反映“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旋律电影,将宏大事件融入日常叙事,淡化传统生硬的宣教意味,运用流畅的航拍与长镜头呈现乡村风景,让观众们为中国乡村发生的蜕变感到惊叹与欣喜。

这些镜头中闪现的互联网元素,折射出火热的乡村生活图景,更让无数在远方奋斗的人们看到,背后永远都是回得去的家乡。

来源:“网络传播杂志”微信公众号

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邮编:450008   豫ICP备17047339号  技术支持:大河数字
  • 二维码手机站
  • 二维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