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传播 > 传播工作 >

河南力争灾后3个月恢复城乡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1年内恢复到灾前水平

发布时间:2021-08-11

8月9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最新进展情况,并就公众关注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NEWS

1ca1d53b98587d979d0e21edbe679278.jpg


发布人
李迎伟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孟庆勇 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党培红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申季维 省水利厅党组成员
主持人

平 萍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

河南受强降雨影响停运的变电站、输电线路已全部恢复送电

据发布会介绍,此次极端暴雨造成电力停运设备之多、设备受损之重、停电规模之广,均创下我省电网历史之最。截止到8月8日,全省受7月20日以来强降雨影响停运(含主动停运)的42座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47条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已全部恢复送电,受损的1807条10千伏配电线路已恢复供电1780条(占比98.5%)、5.8万个配电台区已恢复供电5.7万个(占比98.3%)。


目前,在浚县、淇县、滑县、内黄4县滞洪区内还有27条10千伏线路和948个配电台区因水淹暂未修复送电,待积水退去后电力部门将第一时间抢修复电。


全省高速公路路网整体畅通有序 普通干线公路全部恢复通行

本次暴雨灾害导致河南省京广、郑(州)太(原)、徐(州)兰(州)等3条高铁和陇海、京广、太(原)焦(作)、侯(马)月(山)、焦(作)柳(州)、新(乡)焦(作)、新(乡)兖(州)等7条普铁发生水害1100余处,高速公路75个路段、2630处发生水毁,干线公路水毁路段6458个、长度876公里,农村公路冲毁路基7524公里、路面6944公里,内河损毁航道护坡护岸10处、航标106座、渡口137处、码头43处,抢修保通任务异常艰巨。为此,铁路、交通等部门和各地按照“先重后轻、先通后畅、先干后支、远近结合”的原则,积极做好各类交通设施抢修工作。


截至8月8日,铁路方面,除太(原)焦(作)铁路以外,各条线路均已抢通;公路方面,除积水未退的滞洪区路段外,全省高速公路路网整体畅通有序,普通干线公路全部恢复通行,公路运输未出现长时间、长距离滞留现象;内河航运方面,沙颍河漯河以下173公里已恢复通航,周口港、漯河港已恢复生产;城市交通方面,郑州、新乡、安阳、鹤壁等受灾严重的城市公交线路、出租汽车已全面恢复生产运行。


保障“生命线”畅通 河南98.5%因灾退服基站已恢复通信

本次汛情期间,针对巩义市米河镇“信息孤岛”这一情况,应急管理部从贵州紧急调派翼龙无人机飞行近1200公里对灾区进行通信网络信号覆盖,为居民及时报告灾情、报送平安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通信畅通也是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的重要标志。


截至8月8日,全省已恢复基站68330个、占因灾退服基站总数的98.5%,已抢修因灾受损光缆9737条、11646公里,除个别因水浸严重、道路中断、整体冲毁掩埋、群众已撤离的空置区域的通信设施外,目前,各地所有重要单位、所有群众集聚区、所有泄洪区群众安置点,通信服务均得到了有效保障。


河南已累计评估住房194.7万户 原址重建或加固房屋已陆续开工

这次灾情给河南省城乡居民大量住房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毁。近期,省住建部门和各地按照“排查鉴定不漏一户”的原则,对所有受灾或过水居民住房逐一开展安全性应急评估。截至8月8日,已累计评估住房194.7万户,确定损毁住房38.19万户,其中倒塌47133户、严重受损88029户。目前,各地可以进行原址重建或加固的房屋,已陆续开工建设。


河南力争灾后3个月恢复城乡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1年内恢复到灾前水平

据发布会介绍,灾后重建要在以最严格、最坚决措施尽快扑灭疫情的基础上,把基础设施救急救险与能力提升结合起来。一方面,全面落实《关于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的若干政策措施》,尽快完成各类水利设施隐患排查和险工险段除险加固、确保安全度汛,力争灾后1个月内基本完成受损的重要市政设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维修抢通任务,3个月内完成交通、水利、气象、电力、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除险加固和基本功能修复,恢复城乡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另一方面,尽快编制出台河南省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交通、信息等专项规划,同步建立健全灾后重建重大项目库,实行挂图作战、台账管理,有力有序在重点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力争1年内受灾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恢复到灾前水平,力争2—3年灾区重点河流和水利设施蓄洪排涝能力全面改善,郑州等中心城市地下空间、轨道交通、公共服务等重大设施应对风险能力显著增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大幅提升,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长治久安提供更加有力保障。


河南累计拨付救灾款90.31亿元 拨付救灾物资37.76万件(套)

经核查,截至8月9日7时,本次洪涝灾害共造成全省150个县(市、区)1664个乡镇1481.4万人受灾,全省累计紧急避险转移93.3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620.3万亩,成灾面积1001万亩,绝收面积513.7万亩;倒塌房屋35325户99312间,严重损坏房屋53535户164923间,一般损坏房屋209465户664279间;直接经济损失1337.15亿元。


据发布会介绍,全省累计拨付财政和捐赠资金救灾款90.31亿元,拨付救灾物资37.76万件(套)。积极开展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协助达到居住条件的群众回迁。目前,转移安置群众已从最高峰时的147.08万人,下降到56.64万人,集中安置群众从58.42万人,下降到193人,集中安置点也从2126个,下降到5个。


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河南持续开展防疫消杀工作,目前累计组织消杀31.7亿平方米。消杀养殖场户、无公害处理场所等关键场所26.6万场次、无害化处理死亡畜禽1144万头只。8月4日以来,省应急厅调派2架直升机在鹤壁市执行空中防疫消杀任务,已累计飞行62架次,载药近3万公斤,喷洒面积21.7万余亩。


针对受灾过水造成的不利影响,省安委会要求各地从严从细排查危险化学品、矿山、尾矿库、金属冶炼、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有限空间、消防等重点领域,指导帮助受灾企业做好复工复产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对水毁工程加强排险除险,全面排查城乡受灾房屋、公共设施及学校、医院、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严格管控风险、消除隐患,严防发生次生灾害和安全事故。


全省已完成3486处水毁工程修复任务

目前,河南省仍处于防汛关键期。当前第一位的就是要做好险工险段除险加固,备战可能出现的下一轮强降雨过程。据初步统计,此次暴雨灾害导致全省水利工程设施水毁3.8万余处,抢险修复的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必须要努力跑在下次“暴雨”之前。目前,省水利部门和受灾各地已对险工险段险情进行了再排查,并建立日报制度,突出水库、闸坝、堤防、蓄滞洪区、泄洪道、淤地坝、山丘区等重点部位,尽快除险加固、修复水毁、以利再战。截至8月8日,全省已完成3486处水毁工程修复任务。


省水利厅累计派出290名水利专家在抗洪一线巡查排险、分析研判。特别是卫河持续高水位运行及退水期间,为确保卫河、共渠及蓄滞洪区运用安全,成立了驻卫河防汛抢险技术组,145名水利专家驻守在一线9天9夜,参与指导巡堤查险除险、滞洪区进洪扒口及封堵、监测进退洪水。重要站点水文数据一小时一测,在卫河抗洪抢险一线开展应急监测326次,发布水情信息265次。对险工险段24小时不间断巡查,累计发现并科学处置了穿堤涵管、堤顶裂缝、堤顶坍塌、旋涡、堤防渗水等各类险情隐患200余处。


确保受灾群众吃上干净水

截至8月8日,洪涝灾害共造成全省3033处农村供水厂(站)不同程度受损,影响5238个村、744.16万人正常供水。灾害发生后,省水利部门组织各地全力做好农村应急供水、供水工程应急抢修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的日常用水需求。要求市县做好应急供水保障,通过临近水源或供水站、设置临时集中供水点、送水拉水等应急措施,确保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饮水需求。出动送水车17031车(次),桶装水、矿泉水供应急供水2857个村,应急供水423.22万人。


在水质管理方面,督促各水厂(站)对水源和厂区进行全面防疫消杀,强化水源环境防护保护和水质检测;加强水厂(站)制水净化消毒措施,确保水质达标。加大洪涝灾害期间及灾后饮用水卫生知识宣传,引导用水户喝开水。


目前,已完成应急维修964处、正在抢修1506处,因滞洪区洪水未退,路不通、电不通等暂时不具备维修条件的563处。全省共出动抢修人员16716人次,新打水源井、洗井506眼,更换维修水泵、配电、消毒等机电设备1623台(套),维修管道3433处,水厂防疫消杀2398处,出具水质检测报告3341份,应急恢复供水3466个村、534.39万人。


河南累计投入2.7亿用于水毁修复 实现防洪工程巡堤查险全覆盖

据发布会介绍,全省最多时共有27.8万人参与巡堤查险,基本上实现了对防洪工程的全覆盖,累计排查出水毁及险情3.8万余处,建立了问题台账,为后续加快水毁工程修复奠定了基础。


目前,省级已安排1.2亿专项资金用于水毁修复,各市县自筹资金,已累计投入2.7亿元、修复了3486处水毁工程。省水利厅将进一步加强督促指导力度,加快水毁修复进度,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度汛。


河南已对186.9万受灾困难群众实施临时救助 发放临时救助金1.2亿元

  目前,河南已对186.9万受灾困难群众实施临时救助,发放临时救助金1.2亿元。

  受灾者户籍不在本地的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

  按照“先行救助”的有关规定直接实施临时救助,及时拨付受灾困难群众临时补助资金2亿元,用于受灾的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和其他需要紧急救助的受灾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临时救助,目前有9807万已下发至受灾困难群众手中,另有5085万已下拨至乡镇。对受灾人员户籍不在本地的,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做到“应救尽救”。省市县三级畅通社会救助热线,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受灾困难群众收到的救灾款物不计入家庭收入范围

  完善救助政策,加强分类施救力度。省民政厅会同省高级人民法院等16个单位出台《河南省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认定办法》,加强对受灾家庭的救助帮扶。在核算家庭收入时,政府或社会为受灾困难群众发放捐赠的救灾款物不计入家庭收入范围。研究制定《河南省民政厅灾后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方案》,对受洪涝灾害影响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受灾群众,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临时救助和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等救助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

  “一事一议”提高临时救助标准兜牢保障底线

  全面排查受灾群众中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以及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等困难群众的人数和基本生活情况。会同财政部门及时足额发放低保金、特困供养金、高龄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儿养育金等资金。对受灾群众中已纳入低保范围的易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通过增加低保金额或拉大补助档差等方式适当提高救助水平;对因灾造成自理能力下降的特困人员,及时重新评估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照料护理标准档次。对因灾情造成重大生活困难的,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提高临时救助标准。


河南各级慈善组织、红十字会共接收捐赠款物85.88亿元

这次洪涝灾害发生后,全省乃至全国慈善、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及其他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积极行动、募集款物,各界爱心人士倾情奉献、共克时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8日,全省各级慈善组织、红十字会共接收捐赠款物85.88亿元,其中捐款74.98亿元,物资10.90亿元;已经拨付款物66.93亿元,其中捐款拨付58.30亿元,物资拨付8.63亿元。有192家社工机构参与防汛救灾工作,参与社工7580人、联动志愿者28.2万人次,累计服务受灾群众65.2万人次。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邮编:450008   豫ICP备17047339号  技术支持:大河数字
  • 二维码手机站
  • 二维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