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安全 > 安全动态 >

专家解读|筑牢乡村振兴的数字底座

发布时间:2022-02-11

编者按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中国的发力期。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国家乡村振兴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对数字乡村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为使社会各界更好理解《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中央网信办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行动计划》各项重点任务进行研究解读,共同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迈向新台阶。


  党的十九大作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在推动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重要作用。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数字基础设施升级行动,对优化升级信息基础设施,补齐乡村网络发展短板,加速乡村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等出了工作部署。
  一、理解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概念和重要作用
  数字乡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三农”发展的集中体现。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乡村发展的关键支撑和重要保障,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乡村网络基础设施。4G/5G移动网络、光纤网络、卫星等网络基础设施承载信息流、数据流在城乡间的高效流通,为“三农”转型发展提供数字底座。通信网络为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采集提供高速、精确、及时和广泛的传输通道,是农业物联网的基础承载平台。利用通信网络,农业物联网可实现传感数据的传输、存储、查询、分析、挖掘,为广域海量物联网节点感知数据提供存储和计算的云平台,可将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农业生产过程,从而实现精准农业、智慧农业。
  二是乡村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乡村信息服务基础设施是指位于农村地区,向农村居民提供政务、生产、生活等领域便捷化智慧化信息服务的各类村级服务站点和设施,如村级政务服务代办站(点)、益农信息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等。数字乡村不是只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要线上线下结合发展,这些站点和设施就是线上和线下的重要结合点,承载着业务代办、培训、咨询、揽收、发货等多种面对面的服务功能,发挥着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作用。信息服务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关系到农业新业态能否深入发展,关系到各类公共服务能否顺畅提供,与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三是乡村公路、物流、水利、电网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是传统基础设施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转型升级而形成的新基础设施形态,包括了两大类:一类是智能化传统基础设施形态,仍以提供原来功能为主,围绕数据处理提供新的功能和服务,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另一类是数字世界的传统基础设施新形态,例如数字孪生体等。乡村智慧公路、智慧物流、智慧水利、智慧电网等融合基础设施,承载着绝大部分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活动,为智慧农业生产、农村电商、数字化生活等数字乡村关键应用场景提供基础,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把握我国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乡村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通信服务水平大幅提升。随着“宽带中国”战略深入实施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的逐步深入,我国农村宽带网络覆盖率快速提升,乡村广播电视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截至2021年11月,现有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打通了农村接入数字经济时代的“信息大动脉”。农村光纤平均下载速率超过100Mbps,农村和偏远地区通信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21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接近3亿人,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59.2%。
  乡村信息服务站点广泛布局,服务功能和范围不断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向村镇一级延伸,各地加快建设村级政务服务站,提供高频服务事项的村级初审和代办,农村居民足不出村即可办理社保、公积金、优抚、就业创业、医疗保障、法律服务、帮困服务等涉农事务。益农信息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等基层服务站点加快普及,为农村居民提供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等服务内容。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国共建成运营益农信息社46.7万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14.8万个。
  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启动实施,新技术新应用不断丰富。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逐步应用于乡村公路、物流、电网、水利等领域,乡村融合基础设施初具雏形。全国农村公路基础属性和电子地图数据库建设完成,多地试点探索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管理信息化建设。乡村智慧物流设施更加完善,农村冷链物流设施逐步建立,乡村无人机投递示范区建设广泛开展。全国水利一张图正式发布,水利信息基础设施能力不断提档升级。
  总体来看,我国乡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但仍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东中西部的网络覆盖水平和服务质量还有差距,偏远地区、自然村存在覆盖盲点,服务应用质量有待提升。二是信息服务基础设施缺乏统筹。全国范围内发展不均衡,一些省份的村级服务站点还不健全,另一些省份已经存在信息服务站点重复建设的问题。一些站点和设施的功能不够完善,用户使用的活跃度有待提升,设施设备的利用率不高。三是乡村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进展缓慢,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潜能尚未充分释放。
  三、深入推进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优化升级
  为了破解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各种问题,夯实数字乡村建设的数字底座,未来几年应聚焦以下几个方面积极落实《行动计划》部署。
  一是有序推进农村地区的“双千兆”建设。《行动计划》提出“逐步推动5G和千兆光纤网络向有条件、有需求的乡村延伸”。农村地区要坚持网络适用原则,不能一味追求高速率、高带宽,应从农业农村产业的实际业务需求出发建设网络基础设施。目前除了无人农场等试验性场景外,真正需要低时延、高带宽的情况还不多,大部分农业生产场景需要的是物美价廉的通信网络。因此,应倡导在不同的地区综合采用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接入方式,优先解决偏远地区和自然村的网络覆盖问题。
  二是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农村地区网络建设成本高、业务量小、维护难度大。要深化行业内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集约建设,持续开展铁塔、杆路、管道及配套设施的共建共享,有效降低电信运营企业的网络建设成本和运营压力。扩大共建共享范围,推动路灯杆、公共监控杆、电力塔等社会公共资源的开放共享,提升跨行业共建共享水平,充分保障农村通信站址资源需求,保障农村通信网络的持续服务能力。
  三是加大农村信息服务站点和资源整合力度。要有序推进农村各类信息服务站点的整合共建,推广“多站合一、一站多用”模式,让老百姓享受到“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的服务体验。要全面梳理当前农村地区各类站点资源的站址、人员、系统、功能的现状,分析站点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农村居民获取服务便捷、高效为出发点,对各类信息服务站的站址、人员、系统、功能进行统筹整合,对于一些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的站点进行整合撤并。另一方面,要打通已有分散建设的涉农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让涉农数据能够统一归集、全面整合、相互印证、深度应用,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充分释放数据红利。 
  四是“急用先行”实施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农村地区的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宜采用循序渐进方式,前期应把重点放在公路、物流、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升级上,为智慧农村公路、电子商务和智慧环保等应用场景打好数字化基础。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升级还需要注意集约建设,加强数据资源的互通共享,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避免重复建设和形成新的数据孤岛。
  五是保障数字基础设施安全可靠。将安全发展贯穿于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确保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加强农村偏远基站、光纤网络线路的巡检维护,保证网络可用性,在发生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时要确保网络畅通。强化数字基础设施的安保工作,打击盗窃破坏电信和广播电视设施的违法行为。落实好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制度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确保网络安全。

作者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相关链接


中央网信办等10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


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邮编:450008   豫ICP备17047339号  技术支持:大河数字
  • 二维码手机站
  • 二维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