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传播 > 传播工作 >

未来五年河南如何加快开放强省建设?这张“施工图”给出答案

发布时间:2022-06-09
6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河南省“奋进十四五 建功新时代”系列第十场新闻发布会,发布河南省“十四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开放强省建设规划相关内容。


新闻发布会现场

NEWS

发布人

唐兴丽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王   军 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黄   琳 郑州海关二级巡视员

任伟军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开放合作处处长

王智明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杨晓峰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科技人才局(产业服务局)局长


主持人

常轶旸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室主任

未来五年河南如何加快开放强省建设?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唐兴丽说,“十四五”是河南加快建设开放强省的关键时期。作为统筹开放各领域未来五年发展的“施工图”,去年底省政府印发实施的《河南省“十四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开放强省建设规划》(简称《规划》),对建设现代化河南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开放强省《规划》提出总目标

  

到2025年,制度型开放取得明显成效,内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货物贸易进出口、服务贸易进出口和利用外资分别超过10000亿元、580亿元和230亿美元;

  

到2035年,基本建成开放强省,贸易和投资实现高水平自由化便利化,国内大循环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地位基本确立。

  

如何实现总目标?河南要从六个方面发力

  

◇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

  

详解:这是内陆省份实现跳跃式、直联式开放,形成对外开放新优势的关键。《规划》提出,要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提升规制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能力,促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统筹好开放与安全,强化开放型经济安全保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加快塑造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做大做强开放型市场主体

  

详解: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承载者,更是对外开放的推动者。《规划》提出将更大力度引进和培育有竞争力和国际视野的开放型经济市场主体,更加高效利用全球资源要素和市场空间,推动重点产业开放发展,提升供应链主体竞争优势,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和高层次对外投资策源地。

  

◇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

  

详解:外贸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规划》提出要积极应对后疫情时期全球贸易格局调整,着力在货物贸易“优进优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上做文章,补短板拉长板优结构,稳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由贸易大省向贸易强省转变。

  

◇推动开放平台能级提升

  

详解:《规划》提出,充分发挥现有多层次开放平台体系基础优势,以打造河南自贸试验区2.0版、争创郑州航空港自贸新片区、整合优化开发区为核心抓手,推动各级各类开放平台提档升级、协同发力,增强高端产业引育、科技创新策源、资源集聚外溢功能,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提供核心支撑。

  

◇完善开放通道体系

  

详解:作为河南近年来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上的重大突破和特色亮点,《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以郑卢“空中丝绸之路”为引领,全方位推进陆海空立体开放通道建设,加快完善航空、铁路、公路和水运立体发展的物流网络体系,探索建立开放通道可持续发展机制,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枢纽经济,构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支撑。

  

◇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

  

详解:创新是河南的短板,更是潜力所在。《规划》坚持以开放的视野谋创新,统筹推进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医疗卫生等领域开放合作,加强创新资源双向开放和流动,推动创新优势互补,增强国际创新要素配置能力,从开放创新中积累产业优势、提升创新能力。

  

同时,为确保《规划》有效落实,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财税政策支持、健全监测考核体系、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等4个方面,提出政策措施。


河南自贸试验区2.0版咋建?5年新设8万家企业 对外贸易年均增长20%


河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力争到2025年,河南自贸试验区基本形成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主导产业和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作用进一步增强。

  

发展指标方面,5年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的创新成果累计125项,再新设企业8万家,对外贸易年均增长20%,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规模都要翻一番,建设15个左右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联动区,把河南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制度型开放先导区、高能级枢纽经济先行区、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营商环境国际化引领区。

  

“我们将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综保区、高新区、经开区等平台作为自贸试验区的‘硬核’,用足用好先行先试优势和创新成果,一手抓制度创新,一手抓产业培育,实现双轮驱动、互促并进。”

  

在具体措施方面,王军提到了五个方面的措施:

  

加快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

  

通过抓好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在我省的复制推广,让更多的创新红利惠及全省各地、基层和企业,转化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和环境优化的动力。

  

今年,将建设首批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联动区,并赋予它们更大改革自主权,具备条件的改革试点,在开放创新联动区同步实施,形成“1+N”的全省自贸创新发展格局。

  

对接实践高标准经贸规则

  

抢抓RCEP战略机遇,打造RCEP河南经贸合作先行区,在郑州片区设立河南省RCEP企业服务中心。与广西开展RCEP战略合作,共建物流通道,协同开拓市场,促进产业联动。

  

同时,深入研究CPTPP、DEPA等,在跨境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贸易调整援助、良好监管实践等方面积极探索,争取部分规则在河南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

  

提升产业发展质效能级

  

把自贸试验区建设重点由注重制度创新转移到创新与产业发展并重,促进深度融合上来,支持郑州、开封、洛阳片区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聚焦发展定位,进一步厘清思路,制定主导产业发展“路线图”“进度表”,出台更为精准的产业促进政策,开展自贸区、综保区招商专项行动,大力引进头部企业、标志性项目,把片区产业做实、做出特色,提升片区高质量发展能级。

  

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

  

比如,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研发上市航运类期货品种,大力引进境外交易者;建设以“一单制”为核心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在运载单元、载运工具、转运设备、信息交换等方面推进标准创新,争取上升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为国家贡献更多“河南经验”。

  

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体系

  

今年,将出台自贸试验区2.0版建设实施方案,推进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五大服务体系2.0版建设,出台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的财政、人才等政策,进一步为2.0版建设明晰任务、立柱架梁。


河南工信领域前五个月到位省外资金1956亿元


河南作为重要的制造业大省,实施开放强省战略必然离不开推进制造业开放合作。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开放合作处处长任伟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近年来,河南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以补链延链强链为方向,以龙头企业引进为核心,以项目落地为根本,成功引进了上汽、格力电器、宝武钢铁、比亚迪、奥克斯等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

  

今年1—5月,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承接产业转移实际到位省外资金1956亿元,竣工达产项目211个,有力促进了工业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

  

“十四五”时期,河南将以打造全国产业转移示范区为重点,有力有序承接国内外制造业产业转移,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扎实推进区域合作

  

重点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强化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交流。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强化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定向合作,以构建中原一长三角经济走廊为重点,加强与沪苏浙的产业协作,强化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合作,积极承接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

  

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交流。推动建立豫粤定向合作机制,进一步拓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交流。重点围绕智能终端、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纺织服装、家电家具等领域,建立合作机制、拓展合作空间。

  

努力扩大国际交流合作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突出产业转移合作的开放性。加强与欧洲交流对接。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智能装备、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强化与德、英等国家的产业合作。深化与日韩产业合作。聚焦电子信息、数字经济、医疗健康、精密机械、食品加工、汽车制造等领域,加强与日韩等国家产业合作。

  

持续筹办重大开放合作活动

  

持续举办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两岸智能装备制造郑州论坛、世界传感器大会、国际智能网联汽车大赛等重大活动,推动产业精准对接。

  

探索创新产业转移合作模式

  

积极推动飞地经济、产业链招商等产业合作模式,探索尝试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对接合作模式、区域间产业转移合作模式、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合作模式等新模式。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郑州明确9大工程


有记者问: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多次提出要支持郑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郑州市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方面有哪些优势?具体采取了什么措施?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智明回答了该问题。

  

“聚焦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郑州已具备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和条件。”王智明说,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691亿元、增长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89.2亿元、增长6.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首位度不断提高。

  

同时,郑州区位交通优势明显。郑州是全国12个最高等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全国唯一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2小时高铁圈覆盖4亿人口,2小时航空圈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和市场。

  

郑州市常住人口1274万,为中部城市人口第一大城,背靠强大腹地,全省近1亿人、6000多万劳动力,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

  

2022年4月14日,十一届省委深改委会议提出要集中力量打造郑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郑州市如何做?王智明给出了答案。

  

组建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创建工作

  

郑州市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有关市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研究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制定并印发了《郑州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明确了实施国际活动提升工程、实施口岸经济引领工程、实施特色服务消费提升工程、郑州制造出海工程、国际消费集聚工程、国际消费基础强化工程、国际组织引进工程、国际消费融合创新工程、国际化营商环境改善工程等9大工程。

  

全力打造“夜郑州”品牌

  

郑州已连续举办三届“醉美·夜郑州”促消费活动,前两届均取得了较好效果,“夜经济”已成为郑州市一张亮丽名片。目前正在开展的第三届是历次活动中时间最长、补贴力度最大、覆盖领域最广的一届,市县两级计划投入3.8亿元,开展约200场各类促消费活动。在此,也希望大家多宣传报道我们的促消费活动,助力我市消费市场迅速回暖。

  

“郑州还将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并细化创建方案。组建专家智库,对郑州的发展态势、问题和趋势,开展深层次研究和动态评估。建立督查机制和考核办法,制定指标检测、调度机制,定期通报成员单位工作完成情况,全力推动创建工作取得成功。”王智明说。


扩大对外开放“朋友圈”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将筹建中柬合资航空公司


有记者提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如何发挥河南省对外开放门户作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助推全省开放发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科技人才局局长杨晓峰回答了该问题。

  

持续推动航空枢纽建设

  

坚持枢纽建设先行,加快推进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三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设第三、第四跑道,完善航空客货运配套体系,提升机场保障能力,2025年货邮吞吐量突破100万吨。

  

高铁郑州航空港站即将建成投用。我们正在加快谋划建设新国际陆港和郑州水港,将建成空港陆港两港引领、“空、陆、铁、水”四港联动的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综合国际交通物流枢纽。

  

加快开辟至欧美、中东、亚太、澳洲、非洲等地新航线,打造服务全球国际贸易的航空货运大通道。发挥郑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优势,打通整合各类运输方式,建立“一单到底、高效衔接、多方联动”的多式联运体系。

  

加快对外开放平台建设

  

进一步丰富“1+1+7”口岸体系,推动“口岸+枢纽+通道+平台+产业”协调联动,培育壮大口岸经济。积极推动国际邮件枢纽口岸建设,争取航空口岸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设立口岸进境免税店,提升航空口岸能级。

  

推动智慧口岸和智慧综保区建设,创新监管模式,完善航空口岸“7×24”通关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通关时效。加快推进郑州新郑综保区扩区和自贸区增设新片区,积极申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示范区。

  

拓展郑州—卢森堡“双枢纽”合作成果,建设河南—柬埔寨—东盟“空中丝绸之路”,推动柬国航设立中国区总部,筹建中柬合资航空公司,谋划建设郑州—柬埔寨客(货)运双枢纽,不断扩大河南对外开放“朋友圈”。

  

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加快建设智能终端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航空物流产业园、航空制造产业园、高铁物流园、新国际会展中心等产业园区。聚焦“智能机”,延伸富士康、超聚变产业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一号产业”,围绕手持终端、计算终端、车载终端,力争电子信息产业突破7000亿元,建设全球重要智能终端生产基地。聚焦“河南芯”,推动771所、合晶等项目建设,力争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产业突破800亿元。


聚焦“网联车”,集聚智能网联产业链,力争汽车和装备产业突破2000亿元。聚焦“创新药”,加快鸿运华宁、临空生物医药园等建设,促进创新成果就地转化,力争突破500亿元,打造生物药之都。聚焦“物流网”,充分发挥空铁陆海多式联运功能,引育大型物流集成商,建设全球重要的枢纽经济区。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将全面落实《河南省‘十四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开放强省建设规划》,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迅速掀起‘二次创业’新高潮,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打造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圈核心增长极,为开放强省建设贡献港区力量。”杨晓峰说。

  

郑州海关出台十五条“硬招” 全力服务RCEP高质量实施


有记者提问:郑州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今年以来,在推动特殊监管区域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外贸便利化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成效如何?郑州海关二级巡视员黄琳回答了该问题。

  

黄琳说,今年1-4月河南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实现进出口值1634.93亿元,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1.06%。

  

围绕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河南自贸试验区等重大国家战略,指导支持河南先后获批设立5个综合保税区、4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分别为郑州新郑、郑州经开、南阳卧龙、洛阳和开封综合保税区,以及河南商丘、河南民权、河南许昌、河南德众保税物流中心(B型),全省开放平台布局更加优化完善。

  

同时,积极实施“四自一简”“汇总征税”“分送集报”等便利化举措。推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助力综合保税区内企业灵活对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通道,每年通过增值税抵扣减少成本近2亿元。

  

在培育优势,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方面,发挥海关职能作用,支持综保区建设加工制造、物流分拨、销售服务、检测维修、研发设计“五大中心”。

  

优化手机维修监管模式,拓展从整机到手机零部件的维修业务,保税维修模式已涵盖11种类型。

  

量身定制监管方案,保障我省平行进口汽车保税仓储业务顺利落地实施,全省综合保税区“保税+”业态不断拓展丰富。

  

近日,郑州海关围绕我省“十大战略”和开放强省建设目标任务,结合省情、关情、企情,研究出台《郑州海关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十五条措施》,不断提升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一是着力推动制度型开放,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推动河南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常态化运行,支持海外仓建设和B2B出口,前5个月,我省跨境电商进出口值实现稳定增长,业务规模始终居全国前列。全力服务RCEP高质量实施,推进经核准出口商制度落地。前5个月,郑州海关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1975份,签证金额1.31亿美元。

  

二是着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保障进出口货物通关顺畅。

  

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在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技贸通”功能, 为企业实时推送预警信息2万余条。持续优化通关作业流程,促进“全国通关一体化”“两步申报”等通关模式效应叠加,提供7×24小时通关保障,对涉及民生、鲜活易腐等重点物资设立绿色通道,持续巩固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前5个月,我省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去年同期分别减少10.07%和57.38%。

  

三是着力发挥职能作用,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为企业税款担保提供关税保证保险、集团财务公司担保等多元化选择,对今年申报的加工贸易内销货物免征收内销缓税利息。聚焦企业在进出口环节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坚持“抓大顾小”,针对省“四保”白名单企业建立“一企一策”,坚持中小微企业“问题清零”长效工作机制,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邮编:450008   豫ICP备17047339号  技术支持:大河数字
  • 二维码手机站
  • 二维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