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安全 > 安全动态 >

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如何“治”才能“止”?

发布时间:2022-09-05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人们常用它来形容“造谣容易但辟谣很难”的情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互联网在与民众生活深度融合的同时,如何打击网络谣言与虚假信息,也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中央网信办启动专项行动 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
  为深入清理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9月2日,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了为期3个月的“清朗·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专项行动。网络谣言究竟是谁在造?谁在传?旧谣言反复传播、新谣言层出不穷,问题为何屡禁不止?造谣传谣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网络谣言与虚假信息“如何治才能止”?
  网络谣言分几类?如何针对性治理?
  网络空间复杂多变,海量的互联网信息更是鱼龙混杂,混迹其中的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大致可分为几类?每一类该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呢?来看中央网信办在此次“清朗”专项行动中的具体规定。
  中央网信办要求,对涉重大会议、重要活动、重要政策发布以及侮辱诽谤英雄烈士、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精神等谣言和虚假信息,要从严从快从重清理处置。对涉安全生产、交通运输、自然灾害等公共突发事件,特别是涉险情、疫情、灾情、警情的谣言和虚假信息,要积极督促有关部门加强正面回应,澄清事实,回应关切。对社会、经济、民生领域的谣言和虚假信息,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推动及时发声辟谣,防止扩散蔓延,误导民众。
  网络谣言谁在“造”?谁在“传”?
  网络谣言与虚假信息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听上去似乎“有鼻子有眼”,让人真假难辨,经过大量传播,很容易引发不良社会影响。这些网络谣言究竟从何而来?是谁在“造”?谁在“传”呢?
  为何不断有人造谣、传谣,翻炒旧谣言?
  小龙虾浑身都是寄生虫,吃了就感染;今晚务必关手机,防止高辐射宇宙射线伤身体;有人借清洗油烟机抢孩子,不认识的人敲门千万不要开……刚刚这几种谣言,很多朋友听着是不是很耳熟?它们几乎年年都会出现,就像病毒,反复辟谣反复发作。此次开启的“清朗·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专项行动,一个重要的工作目标就是要着力解决旧谣言反复传播、新谣言层出不穷的问题。网络空间,为何有人总是不断地造谣、传谣,翻炒旧谣言呢?
  如何加大造谣传谣行为溯源追责力度?
  治理网络谣言与虚假信息重点之一无疑是追根溯源,从源头进行打击。如何才能加大溯源追责力度?再来看此次“清朗”专项行动有哪些具体措施。
  一是督促网站平台加强技术手段建设,提升溯源能力,对首发谣言和虚假信息的平台账号,视问题性质进行处置处罚,强化源头遏制。二是制定完善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处置处罚细则,根据严重程度、是否首发、转发次数等维度,视情采取警告、禁言、永久封禁等措施。三是对首发恶劣谣言、多次传播谣言、利用谣言进行恶意营销炒作的账号主体,纳入黑名单管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全网禁止注册新账号。四是定期集中通报曝光处置处罚情况,公布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形成有力震慑。
  如何加大处罚恶意营销炒作账号主体?
  上述具体举措中,有一条尤为引人关注,那就是要将利用谣言恶意营销炒作的账号主体纳入黑名单管理,情节特别严重的,要全网禁止注册新账号。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一点呢?
  网上造谣传谣将面临哪些法律惩处?
  互联网从来不是法外之地,造谣传谣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呢?
  专家告诉我们,在网络上编造、散布谣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民事责任。即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民事主体的名誉权,依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要承担相应民事责任。二是行政责任。即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三是刑事责任。也就是你的行为如果构成犯罪,则要依据《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举个例子,如果有人在网上随意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构成侮辱罪、诽谤罪,情节严重的,就有可能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如何健全完善辟谣机制让真相“跑赢”谣言?
  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就像杂草,除了需要及时清除,更要让田地里长满健康的庄稼,才能把杂草的生存空间挤压到最小。该如何主动出击,让真相跑赢谣言呢?
  中央网信办要求,重点网站平台要开设辟谣专栏,及时转发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和相关部门权威信息,全面推送呈现。网站平台要在评论置顶位及时展示重要辟谣信息,搜索涉谣言关键词时,在搜索结果中突出显示辟谣信息。同时要研究完善算法推荐规则,对接触过谣言和虚假信息的用户,精准推送相关辟谣信息,提升辟谣效果。加强与相关主管部门的协同联动,完善信息通报、线索移交、联合处置等工作机制,发生重大网络谣言事件时,联合发布权威信息,及时澄清事实,回应群众关切。
  此外,各网站平台要强化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线索监测报送,网站平台常态化开展日常监测和线索收集,按要求及时上报。重点网站平台要设立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专门举报入口,细化分类标准,发动广大网民积极举报,广泛提供证据线索。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邮编:450008   豫ICP备17047339号  技术支持:大河数字
  • 二维码手机站
  • 二维码微信公众号